一、铁集团主导运输与通道
铁路集团有限及其下属各铁路局是中欧班列干线运输的心运营主体。铁集团统筹全铁路资源,通过图定班列、线路优化等方式保障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。例如,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主导山西中欧班列运营,形成"一省三局"协同格局,通过整合铁太原局、局、郑州局资源,构建起覆盖5个口岸、通达16个48个城市的服务12。郑州铁路局则与地方合作建立数智创新研发中心,运用、物联网技术实现跨境物流数据互联,提升班列数字化水平4。

三、市场化企业拓展多元化服务生态
营企业在中欧班列服务链条中发挥专业化优势。领航者跨境供应链依托粤澳大湾区区位优势,以广州、深圳、东莞等9个站点为枢纽,构建"班列+口+园区"运营模式,开通至欧洲双向门到门服务,解决跨境物流"最后一公里"问题10。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等企业则通过设立海外仓(如阿拉木图)、集结中心(如塔什干),化境外分拨能力,48小时内可覆盖西欧、北欧主要市场[[8]13]。

二、地方有企业承担枢纽运营与物流服务
各省市依托属地化有企业打造区域性运营平台。湖北口集团汉欧际作为武汉中欧班列运营主体,2025年上半年开行510列,同比增长17.24%,并创新开通跨境电商专列,通过"9710""9810"通关模式提升时效[[8]13。沈阳集结中心由属地企运营,具备年处理1500列的能力,形成"干支结合、枢纽集散",辐射东北三省及长三角、京津冀地区制造业7。山西省通过华远陆际联运建立省级平台,统筹省内9个启运站点,2024年新增至莫斯科线路,填补晋东南地区空白[[3]12]。

五、际合作深化境外节点布局
运营主体积极拓展境外合作。重庆际物流枢纽园区与哈萨克斯坦、白等共建物流节点,2025年实现阿拉山口口岸单月通行7000列的历史突破5]。郑州班列通过跨里海新线路连接格鲁吉亚,武汉班列则在波兰马拉舍维奇建立分拨枢纽,承担中欧方向90%货物清关任务[[8]13]。这些布局使中欧班列从单纯运输通道升级为产业合作平台,推动"制造"深度融入供应链。

四、地方与金融机构提供支撑保障
地方通过创新优化运营环境。东莞海关设立出口服务专窗,推行7×24小时预约通关,使货物等待时长减少20%,并利用监管仓库解决拼货难题[[1]2]。开发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,2024年前11月发放41亿元款支持阿拉山口等口岸扩能改造,助力郑州集结中心际仓储分拨中心,推动班列运输效率提升5]。西安市通过产业联动,2024年开行量保持全,带动鲜榴莲、冰鲜三文鱼等特单品进口量成倍增长15]。

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亚欧大陆的"钢铁驼队",其运营体系呈现多层次、多主体协同的特征,主要涉及铁路集团、地方有企业、省级平台及市场化企业等多元主体,共同构建起覆盖境内外、贯通全链条的物流。
相关问答